冰城学子在香港读大学 英语不好不敢去香港(澳门城市大学住宿环境)相关内容,小编在这里做了整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冰城学子在香港读大学 英语不好不敢去香港(澳门城市大学住宿环境)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冰城学子在香港读大学 英语不好不敢去香港
对于多数到香港就读的内地学生来说,要做好独立生活的思想准备,第一次长时间、远距离离开父母,离开家,对自理能力较弱的同学来说,是一种严酷的挑战。
到香港读书诱惑力的,无疑是全英文教学,这也是内地大学与香港的大学的不同。多数同学能够在开学后一段时间内适应英文授课,但部分学生在听力、口语方面的劣势会影响其学习成绩,这对一些人的自信心是很大的考验。
香港的大学特别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团队精神培养。很多课程的作业、小组演讲、小组报告都须四五名同学共同完成,成绩以小组为单位打分,同组学生获得的分数完全一样。
要学会适应香港的生活节奏。内地生一般习惯夜里12时前入睡,然而此时正是香港的大学社团活动的时间,楼道里走路声、说话声、笑声、开关房门声……凌晨两三点才安静下来,因此增强抗干扰能力也是融入香港的大学生活的重要一步。
本报记者 张非非
最近几年,我市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学子远赴港澳求学。港澳的大学高度开放高度国际化的背景、全英语教学、独具特色的教学理念、丰富优越的教育资源、灵活自主的教学方式、形形色色的学生社团、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都让来自内地的学生有种全新的感受。日前,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几位在香港读大学的同学。
“在很多人看来,香港或许不是个最适合文科学术的地方,对于沉静的阅读和思考来说,它显得太喧嚣,太商业了。然而,我还是在这里确定以学术之路为此生归宿。这里资源丰富设施先进环境优雅的图书馆,学术水平和授课素质都堪称一流的豪华教师团队,科学合理紧凑有弹性的课程设置,来自五湖四海、充满智性活力的学生群体,每隔几天就会举办的种类繁多的学术讲座和研讨会,所有这些都促使我做出了上面的决定,香港程度地激发我的潜能和热忱。”———刘漪 哈三中毕业,2007年浙江大学委培,2008年就读香港大学,英语文学与哲学专业
“金融专业可能是最多内地生及家长心中的理想归宿。我身边的同学,快节奏下的焦虑感几乎是大部分人的状态。很多人从入学起就做好了此后几年的规划,样样不想落于人后。这里的机会非常多,同时也教会了人们如何选择和放弃。时间管理、团队合作、高压下的多任务操作、条理清晰的表达,都是不可或缺的能力。并非每人都适合在香港读大学,更非每人都适合读商科———因为它需要你不断地往前冲,就算偶尔停下歇息,也马上要整装待发。”———张婉莹 哈三中毕业,2007年北京大学委培,2008年就读香港大学经济金融专业
在香港读大学不轻松
在香港读大学究竟与内地有何不同?在香港读大学不轻松,每天有做不完的事、参加不完的活动,总感觉时间不够用,很多人每天只睡6小时。
张婉莹说,港大的舍堂文化在香港各大学间很,它有自己的学生会和办公室,有不同的运动队和文化队,有固定的楼会、节日、晚宴和各类比赛,崇尚“搏尽”的精神,作息时间也不规律,常常要在深夜一两点或更晚才入睡。住在舍堂有丰富机会与本地生交流,有机会参加很多比赛和活动,某种程度上须为舍堂做出贡献才可继续入住。
在香港上学,适应能力须特别强。对全英文教学,一些内地生不能适应。每天有很多作业,往往昨天作业刚做完,今天的作业又来了。在香港读书全靠自觉,每天还要参加大量活动。这些活动与学习成绩一样重要。港大的毕业证分很多等级:一等荣誉毕业、二等荣誉毕业……各种社交活动是评价指标之一。一些大的企业招聘时,在成绩合格的基础上,毕业证等级是最重要的依据。
有内地生“太放松”了,不适应因而退学。有内地生性格比较内向,因不适应而暂时休息一年。一般而言,性格外向、喜欢挑战自我、生活自理能力强、学习自觉性很高的学生,比较适合香港的高校。
英语不好不敢去香港
英语不好的学生是不敢去香港上大学的,课本上面一个汉字都没有,作业也全是英文的,电脑系统也是纯英文的,老师上课也是全英文教学。英语不好,连问问题都张不开嘴。
香港高校里大部分都是香港的本地学生,而国际生来自哪个国家的都有。在香港上学,语言须经常在几个“频道”间切换:与内地生说普通话,与本地生说广东话,与国际生说英语。
相对内地高校而言,香港高校的学习环境很宽松,课程安排上绝不会让学生感到无聊。必修课很少,选修课很多,有好几百门各种各样的课程可选。每星期的课程大都是自己选课,自己安排上课时间。作息时间完全跟着学习时间“走”,如果最早的课是8点半开始的话,就7点半起床,否则可以10点起床上中午的课,或中午起床上下午的课。有时晚上也要上选修课。没课的话就去图书馆,晚上10点后再回宿舍,此时往往又是社团活动的时间。
香港高校的课程没有一门多余的,不像内地高校那样开什么枯燥的“概论”。香港高校的课程不过关的话,肯定拿不到学分,而且没有走后门机会。这一点与内地高校不同。在香港上学须放弃午休习惯,学生们完全没时间午休,用完午餐就直奔教室上课。
辅导员等学生找他们
内地大学的辅导员早上查房,叫学生起床。香港高校也有辅导员,但与内地大学不一样,他们等着学生去找他们解决问题,从不打扰学生生活。
在香港大学校园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生活十分充实。学校为学生设有电子邮箱,学生几乎每天都能收到学校发来的各种比赛、讲座的信息,还有去国外交换、去大公司实习等信息。香港各大学常举办一些世界性的比赛,如世界管理挑战赛等,机会非常非常多,让学生时刻感觉自己是在跟世界竞争。逃课在香港高校里同样是常有的现象,为防止逃课,有些课采取记名制,出席率占学生总成绩的10%。
内地生有时会有孤独感,因为每个宿舍只有2个人,同屋可能经常不在,一个人在宿舍里难免孤单,这跟内地大学六七个人一间宿舍很不一样。
用宿舍空调需先付费
香港大学里的生活条件非常好,宿舍一般为两人间,每人都有写字台、书架、衣柜、床,但室内空调需先刷卡付费才能使用。宿舍里有淋浴间。洗衣房里洗衣机、烘干机、甩干机、电熨斗一应俱全。
香港物价较高,理发80元/次,苹果2.5元/个,100元几乎一眨眼就花光。吃饭很贵,学校餐厅里青菜与肉一样价,女生每顿须20元左右。街上大排档更贵,一个清炒蔬菜要100多元。很多内地生经常到深圳购物,因为深圳物价相对便宜,所以很多内地生在深圳吃完东西后再上超市买一大堆东西回来。
从内地打电话到香港很贵,从香港打电话到内地很便宜,每分钟仅3毛左右。
香港很注重社会服务
担任志愿者组织志行会副主席的张婉莹告诉记者:“我和几个同学在香港建立和注册了一个新的志愿者组织志行会,我们用一年时间将非洲加纳,中国海南、四川、香港等不同志愿者项目发展完善并扩大了影响,这是我在港大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事。”
香港是个很注重社会服务的地方,香港的大学为学生在这方面提供了很多机会。刘漪和张婉莹都曾赴海南山区支教。也许对于海南,内地大多数学子的印象还保留在碧海蓝天、旅游胜地上,但海南中部山区的闭塞是不亲临其地根本无法想象的。
张婉莹曾于2009年9月赴加拿大交流学习,住在一户加拿大当地人家里,那段时间她与来自不同国家的交流生组织过不同文化主题的为慈善机构筹款的义卖活动。刘漪也将在2011年上半年赴美国Wellesley College交换。她们告诉记者,面对陌生环境时,会觉得很多事情都可独自做。这是香港带给她们的收获。
内地生找工作难不难
在香港本科毕业后,内地学生一般有两种选择,希望继续深造的人会申请读研究生,另外一些人会选择直接工作。每个工作都要经历至少四五轮选拔,所以需要大量准备工作。另外找工作时会看重实习经历、社会活动经历、海外经历等,所以多数同学会选择在毕业之前的两年,尽可能多地做这些事情,造成了内地生从一入学起就直接感受到了紧迫的生活气氛。
内地学生在香港找工作到底难不难?其实这也要看他为自己设立的标准如何。想找到好工作,无论香港还是内地,在哪里都是很难的。因为优秀人才永远都是那么多,竞争难免激烈。
澳门城市大学住宿环境
澳门城市大学住宿条件包括宿舍和租房两种方式。
1.宿舍:
澳门城市大学宿舍分为双人间和四人间,视不同宿舍楼而定。澳门城市大学为学生提供了不同档次的宿舍,包括高级双人间、四人间和六人间等。宿舍内设有上床下桌或上下架的组合书桌、衣柜、空调、电视、免费宽带等基本设施。校园内也设有不同类型的宿舍,供不同需求的学生选择。
2.租房:
澳门城市大学也为学生提供了在校内或校外租房的选择。学生可以选择单间或一房一厅的房型,租金和押金视房型和地段而定。学校附近也有不少居民区提供出租房屋。
总的来说,澳门城市大学的住宿条件还是比较不错的,能够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
一、学校简介:
澳门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 of Macau),简称“澳城大”“City U”,是中国澳门地区的综合性大学,中国澳门四所开展“本、硕、博”全层次办学的综合性大学之一;为粤港澳高校联盟、世界翻译教育联盟、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苏港澳高校合作联盟 、世界交通运输脱碳联盟 成员;都会型大学全球联盟、国际葡语大学联合会创盟成员。
澳门城市大学前身为成立于1981年的东亚大学,是澳门开埠以来第一所中国人创办的正式大学;1991年,东亚大学一分为三改制为澳门大学、澳门理工学院、澳门城市大学;2015年,经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批准,澳门城市大学搬回氹仔校区办学; 截至2023年1月,澳门城市大学有学生逾8500名,办学规模位列澳门高校前三。
澳门城市大学科研以应用为本,与新东方教育、中国日报、美国迪士尼乐园、中国人寿 、美团 、格力集团等公司联合成立科研中心及进行人才交流;与牛津大学、清华大学 、爱丁堡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数余所海内外高校进行学术及教学合作。
澳门城市大学位列2020年软科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第89名,2022年SCImago世界大学排名(Research Rank)全球第457位。2020至2022年,澳城大旅游休闲管理学科连续三年蝉联“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全球前20%,2023年,澳城大社会科学总论进入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全球前1%。
二、办学历史:
东亚大学时期
1981年,黄景强、胡百熙和吴毓璘三位博士怀兴国壮志,在氹仔大学山创办澳门城市大学前身东亚大学;
1982年,东亚大学公开学院(今澳门城市大学商学院前身)成立;
1984年,东亚大学研究生院成立,首届本科生毕业;
1985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向东亚大学赠送后成为澳门地标之一的九龙壁;
1987年,三位创始人将东亚大学交付澳葡政府。
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时期
1992年,东亚公开学院和葡萄牙国立公开大学联合组成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
2010年,在三位创始人邀请下,陈明金先生接办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
澳门城市大学时期
2011年,经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批准,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更名为澳门城市大学;同年,澳门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国际旅游与管理学院成立;
2012年,澳门城市大学获批面向中国内地招收全日制本科生;
2013年,澳门城市大学与牛津大学共同建立“Oxford-Macau Centre for Advanced Global Studies”研究中心;
2015年,经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批准,澳门城市大学搬回原校址办学;同年,邱晓华教授率领澳城大经济研究所推行两大经济研究项目——《澳门“主权财富基金”研究》和《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的统计理论及建立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2016年,澳门城市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揭牌;同年,澳门城市大学向东亚大学三位创办人黄景强博士、胡百熙博士和吴毓璘博士颁授工商管理荣誉博士学位;
2017年2月,澳门城市大学商学院“亚太商务研究中心”揭牌、商学院创业教育中心于横琴正式挂牌 ;
2017年5月,澳门城市大学与国家航天局达成协议,促进航天事业领域开展多方面的合作;
2018年,澳门城市大学金融学院、创新设计学院成立;
2020年11月,澳门城市大学与苏州大学、葡萄牙埃武拉大学共建国家科技部中葡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2021年,乔晓阳、王伟光、潘志明获颁城大荣誉博士学位 ;
2021年7月,“澳门城市大学—察哈尔中心”揭牌成立,打造公共外交智库;
2022年5月,澳门城市大学向高福、余华、韩方明、高开贤颁授城大荣誉博士学位;
2022年12月,澳门城市大学“吴在权创业就业中心”揭牌、“谷‧姑苏社”澳门城市大学国家级青年创业实践基地揭牌、与常熟市共建“海外离岸创新中心”及“苏澳人才会客厅”揭牌。
科研成果:
据澳门城市大学四十周年校庆官网信息显示,澳门城市大学累计获5项国家级联合资助研发项目,承接国际组织、国家部委、澳门科技发展基金、澳门高教基金、澳门文化产业基金、澳门特区政府各司局、委员会等机构委托科学研究项目近200项;学术论文发表实现了SSCI、SCI、AH&CI、EI、CSSCI、TSSCI国际主流核心学术期刊索引全覆盖;出版86部学术著作;大学学刊《澳门城市研究》稿源遍及全球。
三、馆藏资源
据2021年8月澳门城市大学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澳门城市大学图书馆馆藏纸本图书8.7万余册,纸本期刊383种;电子资料库82个,电子图书1,069,086册,电子期刊61,867种。图书馆根据大学教学、科研的需求,系统收集各学科的文献资料,馆藏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图书馆采用自动化管理系统、RFID自助服务系统、电子资源阅读系统等现代资讯技术,为师生提供文献借阅、参考谘询、课题服务、文献传递、馆际互借、多媒体阅览、图书馆利用教育、电子资料库培训等服务;图书馆亦是“澳门高校图书馆联盟”成员馆之一,与其他成员馆共享由联盟建立的电子资源中心平台提供的电子资源。
四、学术期刊:
《澳门城市研究》创刊于2018年,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伙伴)基地──澳门城市大学─辽宁大学澳门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澳门基金会资助的学术性刊物。每年出版两辑,每辑都会结合时事热点突出专题和焦点,同时邀请与主题相应学科的教授作为特约主编,全面研究城市各领域的发展。
五、学术实力
2020年,澳门城市大学进入“软科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前百强,位列第89名; 2020年,澳门城市大学旅游休闲管理学科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全球前20%,位列第54名;澳门城市大学旅游业管理专业本硕博学位课程为澳门唯一获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TedQual优质教育素质认证的特色课程。澳门城市大学在2022年SCImago世界大学排名中荣登世界第457名,位居澳门第四位。
香港高校VS内地高校:有差距亦相吸
专科路标网(https://www.szhektwx.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香港高校VS内地高校:有差距亦相吸的相关内容。
您好,我是专注留学考试规划和留学咨询的小钟老师。留学申请的每一步都充满挑战,我在这里为您提供从留学目的地选择到申请材料准备的全方位支持。您的留学梦想,我们一同实现,敬请访问!
虽然两地教育互动程度在不断加深,但两地间高校教育水平、教学方式的差异决定了,高校在吸引人才的能力方面也存在着许多不同和差距。两地高校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差异?
记者走访了几位来内地读书的香港学生、有香港求学经历的内地学生以及相关专家,听听亲历者们眼中两地教育的差别和差距。
重在吸引
2023年起内地63所高校免试招收香港学生。教育部公布了《关于做好2023年内地部分高校免试招收香港学生工作的通知》。通知中的“免试”一词,让众多内地学子和家长们的心中起了不小的波澜。
《通知》说,只要是2023年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应届生,或是2023年香港高级程度会考应届生,均可报名。高校可组织面试,除个别特殊专业外,不再进行其他笔试。高校可根据考生复试情况、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成绩或高级程度会考成绩、参考考生中学期间学习经历以及招生计划决定是否录取。香港学生可申请免修军训及政治理论课。对其收费标准要与内地学生相同。
《通知》还指出,高校招收香港学生不占学校当年招生计划。
即使不占内地招生计划,在哈尔滨三中读高二的黄舒奕也有自己的观点:“凭什么只凭高中毕业成绩就可能被录取?尤其像清华、北大、人大这样的学校,我们内地考生要很高的分数才能考上,怎么香港学生就免试了呢?”
“国家为什么要这么大规模地免试招收香港学生?”黄舒逸的妈妈李女士问道。
在北京邮电大学读研二的李思洋的观点有所不同,“招来的香港学生可能学习不是最好的,但在不同的教育模式下,他们肯定有他们的优势,来内地读书,让两地的同学可以相互学习借鉴,扩展视野。”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政策出台引起不小的争议,也很好理解,内地学生想考上“985大学”很不容易,而香港学生没有经过国家统考就能进入这样的大学读书,相比起来是容易多了。但也要看到积极的一面,这是加强香港和内地联系的一个重大举措,体现了内地对香港的支持,来自不同省份、不同经济背景、政治制度背景下的同学在一起生活学习,可以增强彼此的了解,增进香港学生对内地认可和对祖国的认识。
对于有人担心即使不占内地招生名额,也会“摊薄”内地高校的教学资源,许光建认为不存在师资力量“被摊薄”的问题,“明年计划招收2300个学生,每个学校30~50人,还不足以摊薄教学资源,关键是高校要增加师资力量,改善教学条件和水平。”
“多少年来教育改革获得成效的标志之一,就是赢得香港同胞的认可。如果放在十几年前,这样的政策摆在香港学生面前,他们也未必愿意来,那时他们对内地的教育质量并不认可。”
许光建坦言,要把香港最好的生源吸引到内地是很难的。反而是很多内地的高考状元被吸引到香港读大学,教学质量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香港的大学有比较高额的奖学金制度。
许光建表示,招不到最好的生源说明我们内地的大学吸引力还不够,这反而是个好事,有利于促进内地大学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下功夫,同时也要在提高大学的管理水平上下功夫。“我在香港中文大学看到,宿舍和餐厅对学生的服务特别好,校医对待学生就跟父母一样。我作为一名大学老师,也不得不承认不仅是教学质量,内地的大学在为学生提供服务的水平上与香港的大学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为学生做好服务和后勤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大学的感情,后勤管理也是个争夺人才的竞争机制。”他说。
“我认为,这样的政策以后也会扩展到澳门、台湾。要办好国内大学,否则很多人才就会流到国外,我们要与国际展开吸引人才的竞争,所以相比公平而言,吸引是更重要的。”许光建表示。
互知甚少
香港特区政府从2023年9月开始实施高中及大学新学制改革,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将逐步取代香港中学会考和香港高级程度会考。2023年香港将有两届高中生,共计108300人同年毕业,升学压力激增。
12月10日至11日,为期两天的内地高等教育展在香港旺角的伊莉莎伯中学举行。据报道,香港学生与内地高校相互了解甚少,比如著名的中国人民大学也被频繁询问在哪座城市,内地参展学校不懂香港的新、旧学制的差别。
但不了解不等于不感兴趣,香港的中学生对会展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华中师范大学的招生代表杨臣从武汉带了500份宣传材料来香港,一上午就派发出去一半多。
香港津贴中学议会副主席林日丰校长认为,内地高校的本科教育质量不差,是香港学生的一个好选择,“香港与内地签署了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位证书备忘录,拿了内地学位,回香港考公务员都没问题。”但是,香港家长和学生对内地高校都缺乏了解,而且今年是第一次招生,他担心学额太多的话,可能用不完。他坦言,“一流学生会报考政府资助大学,最拔尖的可获欧美名校奖学金”。
相比香港学生感兴趣但审慎的态度,近年来,内地学子们对香港大学的青睐与向往则与日俱增。
早在1998年,香港数间高校已被允许在内地招收本科生。香港大学中国事务总监黄依倩女士依然记得:“第一批选择来港大读书的内地大学生总共才30人。”
多年负责香港理工大学内地招生工作的学术交流主任林兆玉女士说:“香港院校在内地招生的转折点是在2023~2023年,单是报考人数就从3000人剧增至9600多人。”
为什么?林兆玉认为,“越来越多从内地到港求学的学生,把好口碑传回去了,他们讲述的亲身经历,展示的良好素质,比我们自己宣传效果更好。”
殊途同归
张忠平2023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物理专业。本打算大学毕业后去美国读硕士的他,因为金融危机,美国很多大学都削减了留学生名额,没有申请到合适的学校,后来经师兄推荐申请到了香港大学核磁共振专业读硕士的机会。
“我那时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香港的国际化程度很高,以后转到国外读书的机会也相对比较多。”张忠平向本报记者坦言,一开始选择到香港读大学是想以此为跳板寻求留学国外的机会。
今年刚刚毕业的他回忆起两年的赴港读硕经历,感触颇深。
“香港的大学为研究型硕士博士提供的津贴非常高,我那时每月的津贴是13000港元,足够我学费和生活的开销。”
张平告诉记者,他英文不错,但口语差一些,香港高校全英文的教学环境补齐了他英文的口语能力欠佳的短板。为了更好地融入香港的环境,他还学会了粤语,现在用粤语进行日常交流没有问题。
让张忠平感触最多的,是香港高校自由灵活的教育模式、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和务实的学术氛围。
“与内地高校相比,香港高校的导师每人只带几个学生,不像内地导师动辄要带十多个,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平等和人性化,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沟通交流的频率高,深度更深,你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跟老师说,老师会很认真地给你帮助。”
“那时我们每半年会提交一次报告,报告包括你的研究状况,适应程度,还包括与导师的沟通情况,这也是对导师的一种考核。”
“香港的大学教授的月工资一般在4~10万港币,他们没必要处心积虑地要做其他的事去赚钱,因此心思都会用在教学和做学问上。”张忠平坦言。
香港大学的教育机制也更灵活多样,张忠平举例说,比如单纯做题目的作业不多,考核学生的办法还有演讲、当堂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才能力、逻辑能力和快速思维的能力。
张忠平告诉记者,因为国际化程度高,香港大学经常会有世界知名的学者来校讲座,每个硕士生有一次机会、博士生有两次机会参加国际会议,可以有机会认识国际有名的学者,并与他们交流。而这也是众多内地学子青睐香港大学的原因之一。
张忠平告诉记者,虽然来港读大学的都是内地拔尖的学生,但也有少数同学不能适应香港教学模式,处境会比较尴尬。
北京教育考试院研究员周军建议,到香港读大学应“才、财”兼备。第一要有“才”,要有足够的适应能力,管理自己的能力。第二要有“财”,家庭条件最好能足额支付学业的经济负担。在香港读大学,4年累计约需50~60万元人民币。即使是可以获得全额奖学金,最好也要有30万元的支付能力。完全靠奖学金在香港高校读大学本科,会使学生经济上时常处于窘迫地位,很多社团活动和社会活动无条件参加。一旦不能理性对待,心理压力会很大。
诚如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坚对本报记者表示的,香港高校与内地高校的教育模式、理念存在很大差异,但培育人才的相同目的,必将使香港与内地高校殊途同归。通过两地优秀教育制度的相互借鉴,有朝一日,香港与内地的高校,或许都不再是高不可攀的象牙塔。
我希望以上的解答能为您的留学规划添砖加瓦。留学之路虽曲折,却不孤单。如有更多疑惑或需要进一步了解,我们的官方网站随时欢迎您。那里有更详尽的留学资讯和专家团队的一对一指导,助您顺利走上留学之路。期待与您的每一次相遇,祝申请顺利!
专科路标网以上就是冰城学子在香港读大学 英语不好不敢去香港(澳门城市大学住宿环境)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专科路标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专科路标网:
www.szhektwx.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