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专科路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国内大专排名(中国专科排名100强),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国内大专排名
全国最好的大专学校排名:
1、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2、天津市职业大学
3、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4、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5、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6、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7、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8、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9、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路标网
10、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11、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12、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3、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14、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15、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16、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17、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18、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19、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20、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21、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22、淄博职业学院
23、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24、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25、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26、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7、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28、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29、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30、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31、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32、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33、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
34、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35、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36、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37、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38、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39、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40、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41、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42、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43、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44、滨州职业学院
45、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46、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47、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48、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49、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50、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51、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52、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53、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54、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55、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56、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高职专科院校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中国专科排名100强
1全国高职院校排名前100
排名 学校名称 地区 类型
1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综合
2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理工
3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综合
4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理工
5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北京 理工
6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 财经
7 淄博职业学院 山东 综合
8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理工
9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 理工
10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浙江 财经
11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理工
12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综合
13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综合
14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理工
15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重庆 理工
16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综合
17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 理工
18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综合
19 天津市职业大学 天津 综合
20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 农林
21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综合
22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理工
23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 理工
24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江苏 农林
25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农林
26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理工
27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综合
28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理工
29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理工
30 威海职业学院 山东 综合
31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综合
32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理工
33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 理工
34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理工
35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 理工
36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理工
37 滨州职业学院 山东 综合
38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理工
39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 理工
40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 综合
41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理工
42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综合
43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 综合
44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综合
45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 综合
46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福建 理工
47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 理工
48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理工
49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 综合
50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理工
51 烟台职业学院 山东 综合
52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理工
53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理工
54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理工
55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重庆 综合
56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财经
57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广东 理工
58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财经
59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 综合
60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 理工
61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 综合
62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理工
63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理工
64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 综合
65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 理工
66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理工
67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理工
68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 理工
69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浙江 财经
70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湖南 理工
71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吉林 理工
72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重庆 综合
73 潍坊职业学院 山东 综合
74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理工
75 东营职业学院 山东 综合
76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理工
77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黑龙江 农林
78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理工
79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财经
80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理工
81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理工
82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江苏 理工
83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财经
84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理工
85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理工
86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理工
87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江西 理工
88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河南 财经
89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 理工
90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山东 理工
91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北京 财经
92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理工
93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河南 农林
94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理工
95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理工
96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综合
97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北京 农林
98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 理工
99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理工
100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理工
2相关院校简介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主管、深圳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19年10月入选教育部、财政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第一类)。
学院总面积21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3.66亿元,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261.2万册;有17个二级学院等教学单位,开设专业80个(其中包括4个与深圳大学联合培养项目本科专业),有在编在岗教职员工2380人,普通全日制在校生近23000余人。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学校是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30强高校、入选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学校毗邻著名的南京钟山风景区,占地面积1360余亩,设有10院2部,开设53个专业;教职员工800余人,在校生近14000人,其中专科生13000余人,本科生近1000人,外国留学生近100人。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位于浙江省金华市,199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金华市属地方性高职院校,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2.4万余人,占地2216亩,设有13个二级学院,开办60个专科专业;1家附属医院——金华市人民医院。2019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双高计划)第一类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A档)。
武汉工程大学和武汉科技学院深度比较。。追加100分
专科路标网(https://www.szhektwx.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武汉工程大学和武汉科技学院深度比较。。追加100分的相关内容。
首先说说武汉工程大学
历史沿革 武汉工程大学创建于1972年6月,原名湖北化工石油学院,隶属湖北省。198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武汉化工学院,改由原化工部主管。1998年7月,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学校划转到湖北省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同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价,并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2月,经教育部同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更名为武汉工程大学。 2006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
经过37年的建设,学校已由单一的工科院校发展成为一所办学条件较好、实力较强、水平较高、特色鲜明的多科性教学型大学。
层次规模
学校现有本科教育、专科教育、国际教育及研究生教育,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7161人,其中研究生778人,本科生14849人,国际学院学生237人,专科生(高职生)1297人。
学科专业
学校现设有14个学院、1个部、1个研究设计院,另有1个独立学院。有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6个学科门类,50个本科专业,其中工、管、理为主要学科门类,均覆盖3个以上二级学科。学校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湖北省品牌专业7个,省级重点学科15个,湖北省优势学科2个,湖北省特色学科2个,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湖北省批准立项建设博士点5个。此外,学校还拥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793人,其中专职教学科研人员1024人。专任教师965人,其中教授134人,副教授307人,博士174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3.5%,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8.1%。在职教师中,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获得者2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6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28人,湖北省教学名师2人,省级以上优秀教师5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津贴的专家37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6人,“楚天学者计划”特聘岗位人员10人,楚天学子1人。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和学术梯队的建设。现有“工大学者计划”特聘教授8人、工大学子5人。首批成立了本科教学团队16个,科研创新团队7个,学术创新团队5个。学校还聘请了近百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作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其中中外院士10人。
基础设施
学校现有武昌和流芳两个校区,共占地1587亩;校舍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0.5亿元。建有4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3个,标准游泳池2个,篮、排、羽、网球场68个;多媒体教室50个(9998个座位),数字化语言实验室17个,教学实验室47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7亿元;图书馆馆藏图书176.8万册,是湖北省高校“优秀图书馆”和“湖北省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
科学研究
学校拥有一支精干高效的专兼职科研队伍,有一所集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情报信息、分析测试多功能于一体的研究设计院。拥有4个国家级科技平台,21个省级技术中心(基地)。学校具有化工工程甲级设计资格,A2类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化工行业工程甲级咨询资格,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单位乙级资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单位乙级资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乙级资质,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乙级资格,建筑工程丙级资格,是湖北省科技厅化学化工查新检索定点单位。同时,还设有湖北省石油产品暨化学试剂质量监督检验站、湖北省石油化工信息中心。
2004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07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等国家级项目62项、省部级项目364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和教学成果奖3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2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获专利授权208项。近三年科研到帐经费共计1.77亿元,科研经费增幅居省属高校前列,学校科技产业园和科技孵化器大楼均已投入使用,学校被评为“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学校机器人足球队连续7年8次荣获世界机器人足球大赛冠军。学校教职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549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收录790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共计207部。学校主办《武汉工程大学学报》、《化学与生物工程》等科技核心期刊。
交流合作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阿伯塔大学和渥太华大学、意大利达努齐奥大学及法国巴黎第十三大学等十多所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合作的稳定关系,一大批国外专家、学者应邀来校讲学,访问。学校先后派出各类人员165人次分赴24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或研究机构留学、进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科研合作和考察访问。近年来与国外大学或研究机构签订科技合作项目13项。学校与丹麦Alfa Laval 公司联合培养研究生。学校还具备招收留学生的资格,并已招收来自巴基斯坦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的研究生。
学校与国内一些著名学术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与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研究所、东北大学、天津大学、中南大学等学校、学术机构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有26人受聘于高校或科研院所担任博士生导师。
近几年,学校承办了中国科协年会“重化工与湖北石化产业结构调整”及“湖北磷化工可持续发展”专题论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学部冶金与矿业领域在研项目交流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化学工程青年科学家学科发展前沿研讨会”、“全国稀土资源、材料和环境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全国微波化学会议”、“全国制药工程专业研讨会”、“全国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湖北省第二届楚天学者论坛”等高层次学术会议。
学校成立了有129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地方政府参加的董事会,并与其中的近百家单位签署了联合共建、人才培养、科技开发、职工培训等协议,建立了学校与社会双向参与、双向服务、双向受益的机制,形成了开放办学的格局。
学校荣誉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科技强校、人才兴校、突出特色、协调发展”的办学思路,按照“加强基础、拓宽口径、重视实践、培养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和改进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建校37年来,共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5万余名。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仅以湖北省化工、医药行业为例,在产值1亿元以上的80家大中型化工、医药单位中,近70%的企业主要领导人是我校的毕业生。近三年来,我校学生在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国际级奖7项、国家级奖160项、省级奖157项。其中有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一等奖等高水平奖项。
学校认真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抢救3名落水少年而光荣献身的2003届毕业生许志伟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他的英雄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被教育部追授为“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共青团中央追授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湖北省委追授为“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学校多次获得各级各类的表彰,获得“省级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湖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绿化红旗单位”、“园林式学校”、“安全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再来说说武汉科技学院
武汉科技学院(原武汉纺织工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艺)、经、管、法、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纺织服装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坐落在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拥有南湖校区、阳光校区、东湖校区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400余亩。现有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4000余人。2006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被评为优秀。
学校拥有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42个本科专业,现有学科覆盖了工学、理学、哲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教育学八个学科门类。设有服装学院、纺织与材料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化学工程学院、环境与城建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理学院、外语系、财政经济学院、会计学院、工商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17个院系和公共课部、体育课部等2个课部。
学校纺织、服装、艺术设计学科优势特色明显。服装学院是全国高校最早建立的服装院系之一,连续九年居全国服装院校“新人奖”“育人奖”综合积分第一名,被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授予中国“十大时装名校”荣誉称号。艺术设计专业为首批省级品牌专业,并获批首批国家特色专业。
学校拥有“新型纺织材料绿色加工及其功能化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纺织印染清洁生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拥有湖北省纺织新材料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数字化纺织装备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纺织机电研究开发中心、湖北省服装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湖北省服饰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湖北省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纺织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纺织与服装研发推广中心9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围绕纺织、服装、艺术设计而形成的多个学科群为纺织、服装特色的进一步彰显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注入了新的活力。
学校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863重大科技专项、国家支撑计划等一批国家级科研项目。一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如国家863重大专项“新型高效物化组合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出2项原创技术,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桑麻”纺织科技进步一等奖。近年来,学校有一批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在纺织新型纤维材料、印染清洁生产、纺织服装数字化、新型纺织设备、服装和艺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发步入国际、国内前列。学校坚持立足湖北、面向全国、面向行业的发展战略,主动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大力推动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不断加强产学研合作,先后与湖北省、广东省、浙江省的多家企业开展科技合作,开展面向地方需求的应用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通过服务社会,学校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办学实力。
学校拥有电工电子、大学物理2个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纺织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轻化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 5 个湖北省品牌专业;《面向21世纪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面向二十一世纪纺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研究》、《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强化专业技能的研究》等8项成果获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学校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推进本科教育“质量工程”,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一大批学生在各类国家级、省级竞赛中取得丰硕的成果。毕业生以基础扎实、作风严谨、创新能力强而受到社会欢迎。
学校重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承办了联合国贸发组织和中国商务部主办的“发展中国家全球经济化研修班”和“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能力建设研修班”,共培训来自3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100多名政府高级官员;成立了国际教育学院、武汉科技学院—莱佛士学院和中国—欧盟职业培训中心,开展了中澳合作霍姆格兰项目、中英合作3+2硕士层次利兹项目、中澳合作南昆士兰项目、中加合作蒙克顿项目;与美国东南密苏里州立大学就“2+1+2”合作办学达成共识并签署合作协议。近年来,学校先后与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美国等国家的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实质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拥有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管理手段先进的现代化图书馆,有各类文献总量190多万册,其中印刷型文献100.6万册;长期订购中外文期刊2000余种;购买自建中外文各类数据库28个,拥有涵盖各学科丰富的电子资源,实现了印刷型文献借阅、电子文献阅览、视频点播、多媒体播放、信息检索、文献传递、用户培训等网络化服务。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专任教师近100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00余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12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50余人。在教师队伍中,有双聘院士1人,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9人,湖北省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及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和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3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学校还聘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
秉承“勤奋、自强、求是、创新”的校训,坚持“在改革中讲稳定,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抓质量,在质量中显特色,在特色中上水平”的科学发展思路,武汉科技学院正在不断改革创新,为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我觉得两个学校的概况是差不多的,但论学校专业来说的话,武汉工程大学比较注重理工类的,而自我感觉武汉科技学院就只有纺织还行,毕竟人家前身就是纺织学院。再说学校排名,和师资力量当然是武汉工程大学好了,武汉科技学院只能排到二本类院校的后面去了。但说实话,你如果是湖南的考生的话,你那个成绩,这个两个学校都是没问题的,我觉得你更应该考虑一下武汉理工大学,和武汉科技大学。。。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帮助。再见@
以上就是专科路标网整理的国内大专排名(中国专科排名100强)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专科路标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专科路标网:
www.szhektwx.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