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30 21:29:04 | 专科路标网
先来看下专业的大致分类吧:
根据自己所学的学科(文科还是理科—当然也可以跨,看你愿不愿意)、所擅长的技能、自己的兴趣爱好等选择好大类,这个时候先不要去考虑以后这个专业的市场、就业薪资等等,因为再好的专业,你进去了要是学不好也白搭,但是如果选择了一个自己擅长也很喜欢的专业,至少大学会过得比较快乐,成功相对来说也会容易点(观点仅代表个人,不能绝对)
这一步再来衡量“就业率”及“薪酬”这两个因素。
据麦可思研究院数据,近年来,本科就业情况最好的学科门类是工学,其次是管理学,排名最后的是法学;从专业类收入情况来看,本科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中,信息安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起薪较高。
从未来薪资发展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收入仍保持领先。在毕业三年后,“软件工程”成为月收入最高的专业,除此之外,“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平均月收入都超过1万元。“金融学”、“建筑学”后来居上,跻身毕业三年后薪酬前十榜单。
此外,2020年,中国高考关注者在志愿填报意向上也呈现出了相关特点。
据艾媒咨询调研,文科方面,金融学专业位列文科热门专业选择榜首,占比达到30.7%,其次是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占比分别为30.0%和28.6%。国际经济与贸易、新闻与传播学分列第四、第五位;理科方面,人工智能专业成为中国理科高考关注者热门首选专业,占比达37.2%,其次是金融学和计算机类,占比分别为36.8%、36.3%,医学类、自动化类分列第四、第五位。
而提到高科技产业,就不得不提 人工智能 ,这是理科类首选专业,也是今年大热门的行业。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广泛运用,与此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对从业人员的需求大幅增长。
2019年,人社部等3部门联合发布13个新职业,并随后陆续发布各职业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对新职业未来市场需求做出预测。有关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的分析报告指出,根据测算,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目前缺口超过500万,国内供求比例为1:10,供求比例严重失衡。如果不加强人才培养,到2025年人才缺口将突破1000万。
但值得注意的是,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人工智能专业在2019年才首次获批,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35所院校首度尝鲜。
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社会发展带来了行业的结构性调整,这种调整不仅涉及到产业行业,也深度影响就业的结构性调整。2019年,人社部等3部门联合发布13个新职业,包括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电子竞技运营师、无人机驾驶员、农业经理人、物联网安装调试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等。相应的新职业,人才需求规模也异常庞大,这也成了部分考生选择专业的参考之一。
填报志愿时,能结合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自然要更好,只要有实力、肯钻研,每个专业都可能有很好的发展。相信无论是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还是未来的就业方向,一定会让你坚信当初的那一个抉择!
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谢谢!
优先选学校还是优先选专业,这一问题需结合个人需求进行辩证分析,关键要看考生具备什么样的实力。比如,学习成绩优异或毕业后想继续深造者可优先考虑院校为主;成绩没有明显优势但希望就读高水平院校,可注意“距离和分数”的关系,就可以选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院校或考虑偏冷门专业冲冲看;有明确专业取向或毕业后先考虑就业或所选高校各方面差不多时,可优先考虑专业。下面提供选择志愿的一些参考思路:
1.根据专业选报。若考生对专业有明确要求,可首先选择几个比较心仪的专业,然后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相应专业办学能力较强的学校。
考生在初选专业时,首先可以考虑的是自己有兴趣、特长、优势的专业,然后看当下热点,以及就业率高的专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就业及研究领域等(了解专业内涵可通过高校的招生简章和学校招生网关于专业的介绍)。同时,要对专业的学习难易程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薪酬待遇、学科实力、考研情况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综合考虑选择拟报考的专业后,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相应专业办学能力较强的学校。
2.根据学校选报。若考生比较看重学校、地域等因素,可首先选定几个目标院校,然后在院校内选择心仪的专业。
考生在初选院校时,应详细了解拟报考院校的基本情况,在全面了解学校的基础上,选定自己感兴趣又符合报考条件的专业。可以通过浏览高校的网站、参加高校举办的校园开放日、参加招生咨询会、在线咨询、电话咨询以及阅读《招生章程》等各种形式全面了解高校,包括:综合实力、学科优势、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升学就业、国际合作、学费标准、入校后转专业政策等诸多方面的信息。 专科路标网
3.兼顾学校和专业。考生首先应对自身实际情况(总分、位次、单科成绩、身体条件等)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知晓自己在全体考生中的大致位置,在全面了解心仪高校和专业的基础上,在院校和专业间找个平衡点,综合定位学校和专业。既考虑高校品牌,又考虑专业的合适性。
上述思路仅供参考,高考志愿填报的思路和方法很多,考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夺,无论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就好。在专业(类)平行志愿模式下,考生可填报的志愿数量相对充足,所以考生在选择志愿时,可以将一定数量的志愿用于“保专业”、一定数量的志愿用于“保学校”,不必墨守成规只采取一种思路选报志愿,多种思路有机结合方能更好地确保考生利益最大化。
在平行志愿招生批次,要拉开适当的梯度,以增加录取几率。从“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梯度入手、分三步走:
第一步,初次筛选。根据自身实际,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初步选择足量的“专业(类)+院校”志愿,分别放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个梯度备用。“冲”是冲刺一下的意思,一般将自己成绩优势不明显但希望就读的院校、专业放在冲的层次;“稳”是相对稳健的志愿,一般将自己成绩优势较大且比较喜欢的院校、专业放在稳的层次;“保”是录取几率大的志愿,一般将自己成绩有明显优势的志愿放在保的层次。
第二步,综合优化。从前面选定的批量志愿中,结合往年院校、专业录取等各方面情况综合分析,将其中不喜欢的专业或录取可能性不大的高校、专业删除,优化选择出拟报考的、可放在不同梯度的相对合适的高校、专业。
第三步,最终排序。结合本人实际和意向确定具体志愿的先后顺序,对所有经筛选优化后的备用志愿逐一比对,并先高后低按降序排列。可以将喜欢的专业及院校尽量往前排,最后要填一些录取希望比较大的专业及志愿,志愿的填报适当拉开梯度。如普通类平行志愿填报时,可将自己成绩优势不大却很喜欢的志愿放在前20-30个,将具有一定优势也较喜欢的志愿放在中间50-30个,将优势较大且有把握的志愿放在最后26-36个。
考生应对自身有较为客观的判断,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要结合自身实际选报适合自己的志愿。所选志愿首先要对照高校招生章程,确保符合报考条件。所选择志愿应该与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相符,跟自己性格相匹配;应该与自己成绩位次及身体条件相符合,有利于实现理想抱负和发挥自身潜能;应该与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去向相吻合、与家庭意愿及经济条件相结合。
平行志愿有效地减缓志愿填报风险,但风险不会完全消除,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冷静分析,客观比较,规避以下误区产生的风险。
误区一:不加分析研究盲目填报。从往年平行志愿投档看,局限于单一层次或性质的志愿,或所选志愿定位偏高,部分考生因达不到所报志愿的投档条件,导致所报志愿成为无效志愿或直到最后志愿才有幸被投档;也有考生只考虑分数使用最大化、忽视兴趣特长等,入学后却发现就读专业自己并不喜欢或不适合这个专业;有些考生没看清院校性质、学历层次造成高分低填等。
误区二:认为每轮平行志愿多次投档。有不少初次接触平行志愿的考生,往往把平行志愿依次检索当作多次投档机会,误读前面某志愿退档后还可对后续志愿继续投档。实际上,平行志愿按考生位次高低和志愿顺序依次检索,对每位考生来说每轮只能投档一次,一旦在某段某志愿被投档,意味着前面志愿都投不进而后续志愿已同步失效。另外,因考生身体条件限制(比如医学专业对色盲色弱有要求),或单科成绩不符要求等因素,投档后也可能还会被退档,而一旦退档就意味着一轮一次投档机会已被使用,将失去本段(次)录取机会,本段(次)其他志愿也不可能再投。
误区三:非中心城市或热门院校专业不选报。经济发达中心城市高校,往往凸显“分数高、要求高、消费高”等特征。过分在意大学的排名或专业热度,将导致填报志愿风险放大。高考成绩一旦不够名校的投档线,就失去了就读其他高校的机会,浪费了志愿资源。名校资源稀缺,考生要客观判断自己的竞争力。即便是名校也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某些普通高校的一些特色专业也不乏有很强的实力。专业冷热门是相对的,前几年招生热门的专业,毕业就业时可能变成了冷门。一心想进热门专业者,需综合评估进相应专业的可能性以及专业的未来发展冷热度,然后慎重定夺。
重点提醒:选报志愿是道多选题,答案并非唯一,上述提供的策略仅为众多思路中的可选项,无论如何选择,考生均需冷静客观分析,综合科学定位,方能将自身条件发挥到极致,获得最佳答案。更多新高考志愿填报知识欢迎下载知涯升学APP了解。
以上就是高考报考专业有哪些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专科路标网。2024-06-16 04:06:24
2024-06-03 18:22:49
2024-06-03 20:32:00
2024-06-27 10:17:00
2024-05-31 20:10:24
2024-06-06 00: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