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专科路标网小编整理了中山大学挂科现状严重吗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帮助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中山大学挂科现状严重吗
百度知道
中山大学本科生挂科会很严重么?!~~求助!~...展开
载荷之周
高粉答主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关注
成为第708位粉丝
你好:
首先要看你挂科的科目是不是必修课,如果是必修课那么如果挂科是必须要补考的,补考一般不会太难为你,只要你稍微复习一下应该没问题,但是如果补考还不过,那么就只有重修,重修再不过后果就严重啦,中山大学的要求是必修课不过得话没有学位证书。如果只是一般的选修课,挂科影响不是很大。
挂多少科不能毕业这个没有说明,只要是必修课,一科都不允许挂的(这里的挂是指补考或者重修还是没有通过),否则就没有学位证书。
补考过了是有记录的,在教务管理系统中你查看成绩时,会发现第一次考的成绩以及补考的成绩的,且补考过的成绩绩点最多也只有2.0 ,当年的奖学金是没有资格啦,以后保研的话多少也会影响。
一句话,最好不要挂科,大学其实期末考试老师都不会特别为难你的,比如你能考50分老师都会给你及格的,当然只有二三十分那就没办法啦……
id="华南农业大学教务处正方系统入口:
华南农业大学 教务处正方系统入口:
华南农业大学 是全国重点大学,广东省和农业部共建的“211工程”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校园坐落在素有“花城”美誉的广州市,土地总面积8270余亩,其中天河五山校部4407余亩,增城教学科研基地3863余亩。学校建筑总面积145万平方米。初步形成了“五湖四海一片林的紫荆校园”环境,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是读书求学的好地方。
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始创于1909年的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暨附设农业讲习所。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由中山大学农学院、岭南大学农学院和 广西大学 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及病虫害系的一部分合并成立华南农学院,隶属农业部主管;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了校名。1984年,更名为 华南农业大学 。2000年国家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学校由农业部划归广东省主管。2004年12月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学校现任党委书记为李大胜教授,校长为刘雅红教授。
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修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风,建立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继续教育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有98个本科专业,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农业经济管理、果树学和预防兽医学5个国家重点学科,农业机械化工程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含5个农业部重点学科,13个广东省一级重点学科,4个广东省二级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动植物科学、农业科学、化学、微生物学和材料学5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约3400人,教授、副教授1500人,其中,院士、*、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54人,珠江学者、广东省特支计划等省级人才9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特支计划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博士生导师337人,硕士生导师1263人。
学校致力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学校设有26个学院(部),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2万余人,其中本科生3.6万余人,研究生6000余人,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133人。有国家级精品(含双语)课程13门、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含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6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近两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主持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学校形成了以丁颖创新班为突破点,以主辅修、双学位、国际联合办学为主线,以平台加模块为基础的点、线、面相结合,分层次、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成效显著,目前学校共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篇,提名论文6篇,论文学科涵盖了农学、工学和管理学等门类。2018年被教育部确定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2014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拥有开展科学研究的良好条件。现有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兽共患病防控制剂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畜禽育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广东)、国家兽医微生物耐药性风险评估实验室、畜禽产品精准加工与安全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广东)、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8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9个,农业农村部科学观测实验站3个,农业农村部科研基地2个,国家技术研发专业中心1个(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广州)1个,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5个,广东省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8个,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分中心(广州)、农业农村部畜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农业农村部植物及植物用微生物生态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广东省低碳经济和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广东省质量监督木材及木制品检验站均设在学校。
学校教学服务条件优越。图书馆藏书872.45万余册(含电子文献);校园网可与互联网千兆高速互联;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拥有先进的视听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设备,可为师生提供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条件的各种手段;有直接为大学生服务的校内外语教学广播电台、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勤工助学管理服务中心、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和学生活动中心;有14个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和518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建有4个标准塑胶跑道运动场和各类运动场地。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五大洲的33个国家和地区的100所大学及研究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或备忘录,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本科生、研究生联合培养和假期交流项目;与港澳台地区一些大学的学术交流也日益加强。每年都有大批国(境)外学者来校交流和讲学。学校先后派出大批骨干教师到国(境)外进修、攻读学位或进行科研合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粮农组织(FAO)和世界粮食理事会(WFC)先后在我校建立了亚太地区蚕桑培训中心和中国国际农业培训中心。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华南农业大学 将坚持崇尚学术、质量第一的办学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坚持学术立校、人才强校、特色扬校、学风塑校、和谐兴校的办学方略,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办学方针,坚持农林学科创新发展、理工学科择优发展、人文社科特色发展的发展思路,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以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优势,以热带亚热带区域农业研究为特色,农、工、文、理、经、管、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整体办学水平居国内一流,优势和特色学科与领域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色鲜明、国际知名、国内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
专科路标网
[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的长效保障体系研究] 本科教学质量评估
摘 要: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是通过更新观念,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和科研优势,对影响教学的关键因素实施多视角、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来实现的。中山大学通过多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初步建立了一套能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与自我提高的本科教学质量长效保障体系。
关键词: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研究型大学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是高校将现代教育管理理念应用在教学质量生成的关键控制点,根据一定的质量标准体系,综合运用制度、程序、规范、文化等多种手段进行控制、审核和评估,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动态管理、持续改进与提高的重要举措。但目前国内针对研究型大学成长特点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研究仍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研究的视野较狭窄、研究方法较单一。为此,我校尝试用多学科的观点,从现代教育哲学观、教育生态理论、创新人才培养的运行与管理、系统控制论、信息论等角度对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长效保障体系的构建进行系列研究和实践探索。
一、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的基本理念与价值取向
哲学价值观是关系到质量保障活动走向与生命的关键所在。那么,究竟应采用何种理念和价值取向才有利于建设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呢?我们认为,对于转型期的研究型大学而言,本科教学急需解决的一个主课题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利用自身优势资源,通过质量意识的重新定位运行更长效的管理机制,增强人才的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能力,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基于当前形势,较好的选择是将质量保障的发展功能与监控、认证功能相结合,以发展功能为核心特色的“双轨”价值取向。这具体包含了两方面的理念:一是将监控、认证功能作为质量保障的基础和前提,在教学“输入一过程一输出”流程中通过严谨、科学的组织机制确保教学质量达到或超过预定的基准。二是建立发展性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宽松、和谐的管理文化实现自我激励、评价与自我诊断、调整,培养认知、技能、态度,智力与人格全面协调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拔尖人才。
二、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构成和功能模块
为提高质量保障组织体系的效力,我们依据教育生态学观点,在传统的教学决策与指挥、宣传教育与支持、条件保证、信息收集与处理、评价与诊断、信息反馈、审核与仲裁系统的基础上增设了强调发展功能的交流与激励系统。改革重点是转变管理机制,优化组织结构,在巩固教学质量“一把手”负责制基础上促进师生、管理者等各类保障主体的互动和参与,实施“人本”管理与科学管理兼备,以“和谐校园”为主导思想的“绿色”质量保障。
在质量保障的功能运作方面,我们借鉴ISO管理思想梳理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控制点,应用系统流程、动态监控等观点和“因素群”指标设计法建立相关功能模块(见表1)。强化质量保障要素的科学制定,出台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组织策划和涉及 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试、教学评估等环节的程序性文件,注重把握好教学管理规范性与学科多样性的关系,为塑造高素质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的关键环节及其实践探索
近年来,我们着重从教学目标(绩效)、条件指标、过程因素三个层面的建设入手,以质量观的更新带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以推进研究型的师资建设、创新教学体系构建和教学质量全程监控为突破口,健全教学质量 长效保障体系,营造全新的人才孵育氛围。
1.加强质量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立足精英型人才培养
首先,根据研究型大学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需要设置办学定位与思路,提出“厚基础、宽口径、重素质、扬个性、求创新”的育人理念,形成科学的观念保障。
其次,落实素质教育思想,制定符合研究型大学定位的教学质量准则,变学习能力的一维评价为兼顾创新、实践能力的多维评价,设立有力的标准和制度保障。
同时,在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中着重凸显通识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思想,制定整体优化的立体型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优质的专业与课程保障:
(1)重视基础平台建设,运行弹性化的专业培养机制
以拓宽基础与专业教学的纵、横面,加强前后期课程的衔接和连贯性为原则,建立全校性、跨学科、跨专业的三层次基础课教学平台,前期按一级学科门类设置主干课、核心课和特色课;后期实施灵活的专业教育管理模式,在扩大自主选课范围的基础上逐步构成以立体交叉式的跨专业、复合类专业培养为特色的个性化教育。
(2)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建立多元化的课程结构体系
搭建综合化的课程体系,加强不同学科专业教学的互补性;深入挖掘富含中外优秀文化底蕴的课程内容,设置以自然科学与现代科技、社会与行为科学、人文科学与艺术、生命科学与医学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精品课系列,提供多元知识的学习氛围。
注重课程结构的科学与紧凑性,在增强知识体系系统性的同时,不断优化各类课程的比例,加快课程的现代化建设,增设高品质的研究性课程,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四年制本科教育为例,我校设置的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2.以系统的教师专业发展为突破口,提升条件保障的效能
鉴于教师是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条件保障系统中最具潜力的能动因素之一,我们将系统、分层的教师教育专业能力发展计划作为实施教学输入端的质量控制工作来抓。
第一个层次是开展青年教师及首次开课教师培训。围绕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特点,每年度对新教师和首次开课教师实施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能力的全方位培训。为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的需求,共设置了教授讲座、考察指导、教学观摩、经验交流与综合评价多个环节,并全程贯穿交流机制与发展性教师培训模式,帮助教师累积教学实践经验与智慧;营造新老教师的研讨氛围,培养青年教师的自我完善能力,使其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第二个层次是进一步发挥专家型教师的作用。为建设高水准的教师团队,我们试行教授牵头的课程教学项目负责制;对热心本科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给予教学研究、课程与教材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和经费支持,激励专家型教师(尤其是名教授)开设本科课程,或以讲座等形式参与本科教学,提高教育起点。
3.注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研究性、国际化教学体系
研究能力、创新精神及全球意识的培养是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优势因素之一。在育人实践中,我们主要通过三方面措施搭建人才培养新体系。
第一项措施是营造研究性的学习环境,探索科研与教学深度结合的本科教学机制。将国内外相关研究领 域的进展与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融入教学,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设立多功能的实践教学基地,鼓励开放式、综合性实验等研究性教学模式,利用优质的研究资源促进本科生的探索性学习。[5]启动全校性、多学科的本科生研究培训计划(undergraduate research training plan),以立项的形式鼓励学生早期介入科研;组织和支持本科生参与科技竞赛,允许学生以科研成果申请学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第二项措施是建立创新教学试验基地,培养拔尖的研究型后备人才。我校依托各类人才培养基地进行优生优培,在教学内容和模式上与研究生教育有机衔接。发挥高水平产学研基地的育人功能,开展跨学科联合培养、全程导学甚至优秀本科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等试点,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茁壮成长。
第三项措施是稳步推进教学国际化,塑造有较强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的优秀人才。迄今已与国内外的十多所名校开展多项交换生培养及短期学习计划,加快建设与国际接轨的课程及管理体系,树立专业教学国际品牌,使学生在多校园的学习经历中拓宽学术视野、培养全球意识。
4.推动质量监控的科学化与制度化,为提升本科教育质量保驾护航
注重现代化大学的质量管理改革,初步建立了“管理者、教师、学生多边交流与互动”、过程与目标管理结合的质量控制模式,通过“4A”环节,即Appraise(评价)、Approve(审核)、Arbitrate(仲裁)、Adjust(调控)构成立体的质量监控网。[6]根据研究型大学的教育生态特点,该体系正向开放、集约与智能化方向转变。
5.实施全员参与的动态式教学质量过程监控
通过制度化的教学检查提高各级领导对本科教学的参与和重视度;健全学校、院(系)“督导链”,强调发展性督导,“督”与“导”兼顾,以“导”为主,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组建信息员队伍,充分调动本科生“参教”、“议教”的积极性,促进教学相长(见表2)。
(1)建立对教师、学生、课程及专业的多层次评价制度
教师评价突出良性的竞争和发展机制。评价内容上注重涵盖科研与教学结合、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等方法和技术的运用情况。评价方式上采用了模糊量化评价和开放性的质性评价两种工具,丰富评价信息含量;尝试“合作型主体构建”模式,在专家评价中由评价双方共同探讨,促进被评教师反思。[8]评价手段上启动基于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多校区“网上评教”系统;加强对评价者的心理调控,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学生评价强调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导向。在课程考试改革中体现知识和能力检验、智力与非智力培养并举的评价文化,通过综合性评价、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三者结合,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技能。建立科学的命题审核和考试质量分析制度,形成内容覆盖广、难度与区分度合理的优质试题库。以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调研与实验、科研写作、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多维能力为宗旨,强化毕业论文各环节的形成性评价。
课程与专业的校内评价与滚动建设紧密联系。以精品课程评建为杠杆,引导各学科课程在建设思路、教学内容和课程特色等方面不断创新。加强对各专业(尤其是新专业)办学水平的校内跟踪评价,以“抓两头、促中间”策略提高整体教学实力。
(2)畅通教学信息的反馈与前馈渠道,实现高效率、综合性的质量调控
实施基于校园网的“教学信息报送制度”,建设基层教学工作状态信息库,建立教学质量信息的动态发布制度,形成教学质量信息“评价一改进一再评价”的“质量环”管理模式和以“预防性控制一实时监控一反馈性调控”为特征的教学质量综合调控机制。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我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长效体系建设已初显成效,形成了一批较具优势的课程、专业群和师资队伍。“十一五”甚至更长的时期内,我们将在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内部保障机制的运行过程中不断强化一流意识、发挥现代教育管理对教学改革的“催化剂”作用,进一步完善创新性教学的评价机制,并利用校外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有力支持,促进本科教育教学活动达到更优化状态。
[责任编辑:张冬梅]
陈 慧,中山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张晓珠,中山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副研究员;李小梅,中山大学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副教授;刘济科,中山大学教务处处长兼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教授。
以上,就是专科路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山大学挂科现状严重吗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