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3 03:56:19 | 专科路标网
天津体育学院联系电话:022-23015120,022-23012606
天津体育学院成立于1958年8月。当时,根据中共河北省委“10-15年普及高等教育的方针和适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并为准备1959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运动会,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在河北省省会天津市,由原天津体育学校、石家庄师范学院体育系合并,同时在全省抽调优秀运动员,组建天津体育学院。学院的任务是培养运动员、教练员和部分高中及大学的体育教师及较高级体育专业人才。时任河北省副省长、天津市委书记、市长李耕涛兼任第一任院长。1967年1月,天津市恢复为中央直辖市;1969年10月,天津体育学院由河北省划归天津市管辖。
建校初期,学校汇集了一批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具有较高的竞技运动水平,摔跤、女子跳水、游泳、男子篮球、棒球等运动项目成绩已位居国内前列。在第一届全运会上,夺得古典式、自由式、中国式三项摔跤冠军。同时,一批知名专家学者在学校执教,如陈家琦、马喻、牛兴华、柴文秀、刘世藩、郑必达、姚志珍、张春霈、任福兴等。
学校团泊校区位于静海区团泊新城西区健康产业园,占地面积1115.7亩,各类校舍建筑总面积约38.86万平方米,于2017年11月投入使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亿9千余万元。学校图书馆新馆建筑面积近1.78万平米,现有纸质文献馆藏总量44.2万册,纸质期刊851种,拥有数据库45个,电子图书总量104万余册,电子期刊总量127万余册。
学校已为国家体育和教育战线培养了3万余名受到社会欢迎的应用人才,涌现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体育教师、省市劳动模范、国家队教练员和金牌运动员。学校在群众体育与全民健身、青少年体质普查与评价、运动能量代谢、中国人骨龄发育标准、体育情报、体育法制建设等领域做出了开创性工作。
学校现有18个本科专业,涉及教育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理学、医学6个学科门类。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通过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权单位验收,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体育学一级学科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500余人,其中本科生4939人,博士研究生68人,硕士研究生1274人,来华留学生67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594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57人,具有副高级职称12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97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286人。入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天津市优秀教学团队14个,天津市“十二五”教学创新团队3个。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天津市教学名师8人,其他各类省部级人才称号获得者15人。学校现有在岗博士研究生导师4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97人。
学校不断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实施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系列方案和措施,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2013年,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获批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特殊教育专业获批市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7年,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人体科学、应用心理学等5个专业被批准为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舞蹈学、教育技术学、新闻学、市场营销、特殊教育、运动康复等7个专业被批准为天津市应用型专业建设项目。我校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康复四个专业先后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舞蹈学、特殊教育、新闻学专业先后获批天津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成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精品课程,8门天津市精品课程,2门天津市大中小学“党史专题课程思政精品课”,4门天津市高校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精品课,9门天津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4门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设课程。4个实验教学中心被授予“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1个实验教学中心被批准为天津市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6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为“天津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项目”。2001年以来,我校教学成果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另有10项教学成果获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8项教学成果获国家体育总局教学成果二、三等奖。2013年至今,我校共获国家级、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209项。
学校学科优势显著,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体育学一级学科获A-等级。运动人体科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是我校传统优势学科,第一批天津市重点学科。体育学入选天津市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特殊教育、运动健康入选天津市特色学科(群)建设名单。学校现有“竞技运动心理与生理调控”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运动生理与运动医学”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市普通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教育部体育教学研究中心等一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单位。学校的“心理学与运动行为促进”“运动线粒体生物学基础与应用”和“若干重大慢性疾病的运动康复与防治”等3个团队入选为天津市高校创新科技团队培养计划。“学生体质与身心健康促进研究中心”获评成为天津市高校智库,并获得“2018-2019年度天津市优秀高校智库建设项目”称号。“全民体质与主动健康”智库成功入选天津市首批重点联系和推动建设的科技创新智库。学校体质检测中心获批“天津市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学校与天津大学合作共建了全国首家“智能体育协同创新中心”,与天津中医药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建“运动营养与健康产学研合作实践基地”,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人民政府、天津健康产业国际合作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四方签约,共建崇礼冰雪运动院。我校参与筹建的西藏昌都市特教学校特殊儿童运动康复训练中心现已投入使用。专科路标网
学校科研实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局级科研项目431项。其中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项,国防科技战略先导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后期资助项目2项、一般及青年项目26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5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2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3项、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1项,天津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30项、“十三五”规划项目25项、2021年度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9项(含重大项目1项),天津市重大科技攻关、天津市技术平台专项、天津市应用基础重点和一般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科基金及奥运科技攻关项目、天津市哲学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科研课题259项,天津市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1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天津市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24项,出版著作、编著、教材工具书等16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
学校主办的《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为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体育类核心期刊、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2021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国内外10余家知名检索机构收录为来源刊。在“2021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名排名”中,学报获体育学学科期刊转载量第6名,转载率第9名,综合指数第7名成绩。在2021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体育学)排名第9名(Q1)区。2021年《天津体育学院学报》在“第二十八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展示期刊评选中,作为“中国精品期刊”入围并进行展示。
学校重视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赛艇、橄榄球、羽毛球、棒球、网球等运动项目是竞技体育学院的传统优势项目,我院教师和学生作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奥运会、世界杯、亚运会、全运会等大赛中取得过优异成绩,在国内外均有较大影响。2014年4月,我校与天津市体育局签订共建协议,组建天津市赛艇队、橄榄球队、羽毛球队、帆船队,先后代表天津市获得第十三届全运会、第十四届全运会两金二银四铜的优异成绩。2021年,我校多名大学生入选中国体育代表团,出征东京奥运会,1名学生获东京奥运会赛艇女子八人单桨有舵手铜牌。我校学子担任北京冬奥会钢架雪车项目试滑员,为冬奥会贡献出天体力量。目前,学院正努力拓展新兴运动项目,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人才的新模式和新途径,为天津市及全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学校与中国排球协会合作共建中国排球学院,与中国柔道协会共建中国柔道学院,与中国棒球协会共建中国棒球学院,承接全国学校体育联盟(足球项目)主席单位工作,与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政府共建天津体育学院水上运动学院。
学校重视开放办学,不断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分别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韩国、日本、新加坡、波兰、德国等20余所国外知名高校和体育专业院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学校坚持服务于“一带一路”和“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在天津市高校率先成立了“天津市留学生武术文化体验基地”,承办第19届国际女童与妇女体育运动协会(IAPESGW)世界大会,与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共建鲁班工坊,助推中华武术“走出去”战略落地,提升了学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经过64年的发展,学校逐步形成了以体育学科为主、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特色与优势,构建了从本科教育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完整办学体系,以及涵盖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的开放式办学格局,成为一所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现代体育高等学府。
展望未来,学校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提高学校治理能力,切实将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设世界一流体育大学,实现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一、天津体育职业学院联系电话天津体育职业学院联系电话:022-68569013二、天津体育职业学院简介天津体育职业学院是国有公办全日制高等体育职业院校,位于静海区健康产业园天津团泊体育中心,是经天津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天津市第一所集“运动训练、职业教育、体育科研”三位一体的高等体育职业院校。总占地面积311.5亩,建筑面积68632平方米。学院秉承“明德精学,追求卓越”的校训,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
一、天津农学院联系电话天津农学院联系电话:022-23799551,022-23792191二、天津农学院简介天津农学院始建于1976年。2001年经天津市政府批准,天津市城乡经济学校并入天津农学院。1982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首批通过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合格评价,2007年在教育部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学校以农科为主体,农学、工学、管理学
一、天津大学联系电话天津大学联系电话:022-60316985,022-27405486二、天津大学简介天津大学(TianjinUniversity),简称天大,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甲午战争”失败后,学校在“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以设立学堂为先”的办学宗旨下,由清光绪皇帝御笔朱批,创建于天津,由盛宣怀任首任督
一、天津音乐学院联系电话天津音乐学院联系电话:022-24160044二、天津音乐学院简介天津音乐学院建于1958年,是全国首批有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院校之一。天津音乐学院首任院长为著名音乐教肓家、理论家缪天瑞。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学院已经发展成为培养音乐、舞蹈、戏剧、影视专门人才的重要高等艺术教育学府。现拥有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3个一级学科,1个专业硕士(MFA)授权
一、天津美术学院联系电话天津美术学院联系电话:022-26241719,022-26242184二、天津美术学院简介天津美术学院前身为北洋女师范学堂,1906年由近代著名教育家傅增湘先生创办,是我国最早的公立高等学府之一,1959年发展为河北美术学院,成为独立建制的高等美术院校,1980年正式定名为天津美术学院,是一所学科专业齐全、实力雄厚的专业型高等美术院校,为我国独立设置的八所美术学院之一
一、天津传媒学院联系电话天津传媒学院联系电话:022-23910371,022-23910195二、天津传媒学院简介天津传媒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以培养传媒与艺术专业人才为主要办学定位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前身为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2021年2月,经天津市人民政府同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天津传媒学院。学校位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盘山脚下,地处京津冀一小时生活圈。目前校园占地面积700
一、天津仁爱学院联系电话天津仁爱学院联系电话:022-68579988二、天津仁爱学院简介天津仁爱学院前身天津大学仁爱学院是2006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天津大学和天津市仁爱集团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21年2月,天津大学仁爱学院经教育部批准,转设更名为天津仁爱学院。天津仁爱学院充分依托和发挥天津大学资源优势,创新办学机制,实行开放式办学、多样化培养,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位
一、首都体育学院联系电话首都体育学院联系电话:010-82090776,010-82099026二、首都体育学院简介首都体育学院是北京市属高校中唯一一所体育大学,创建于1956年,原名北京体育学校,1960年改建为北京体育师范学院,2000年更名为首都体育学院。建校60多年来,为国家和北京市培养了10余万名高层次体育人才,是北京市属高校分类发展政策支持的“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在软科“中国体育类
2024-06-03 20:32:00
2024-05-31 20:10:24
2024-06-19 00:53:00
2024-06-17 12:34:36
2024-06-07 05:21:23
2024-06-06 00:38:00